医学指导:医院副院长汪玮
寒露三候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气温降得快是寒露时期的特点,尤其一场秋雨过后,更能让人感受秋季的凉意。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受冷高压的影响,白天往往秋高气爽,适宜进行体育锻炼。寒露时期气候以凉爽干燥为主,此时养生调理当以温暖润燥,强身健体为重点。
节气养生秋凉添衣莫露脚
寒露节气过后,冷空气的势力范围将继续扩大,我国北方地区已普遍进入深秋。“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南方地区气温降幅也逐渐加大,换季穿衣最好厚薄搭配,体力劳动者注意不要赤膊露身工作,女士们也当注意不要穿无袖、露背、露脐或短裙热裤等凉爽夏装以防受凉感冒。“寒露脚不露”,此时日常起居应尽量少穿凉鞋,体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应当注意穿上能覆盖踝关节的袜子以护阳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人的双脚是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人于行走时随着足部肌肉运动、血管收缩舒张,把血液“泵”回心脏,因而双脚又被誉为“人的第二心脏”,与健康关系密切。双足为肢体末端,血液循环较差,且由于足部脂肪层很薄,血管分布相对表浅,热量散失快,因而很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影响。有研究表明足部受凉能反射性引起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风险。因而寒露开始尤当注重足部保暖,建议晚上用热水泡脚,素体怕冷之人更可用艾叶、花椒、当归等药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却病延年的效果。
节气养生饮食温润御凉燥
秋分过后,自然界阳消阴长的趋势更加明显,暮秋之凉燥气候越加显著。饮食调养应当注重选择温和或温暖柔润之品以防凉燥之邪损阳伤阴。“燥性则干”,对素体阴虚有热常有口干舌燥、口疮粉刺、午后潮热、阴虚盗汗、大便干结之人,宜少吃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热峻补之品,否则燥邪与热邪两阳相结,容易加重阴虚燥热症状。而素体阳气偏虚、恶风怕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或喜热饮之人,应当忌食苦瓜、西瓜、绿豆等苦寒之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核桃、板栗、枸杞、山药、黑豆、黑芝麻等药食两用之品,属性偏温,或补脾健胃、或脾肾双补、或养肺平肝,或润肺燥、或润肠燥,可在煲汤或煮粥时适当加入,并根据个人体质差异,灵活加减,对身体大有裨益。蜂蜜味甘性平,属温和滋润之品,具有很好的养颜、润肺、清肠、益胃的功效,最宜秋天干燥的气候服食。《本草纲目》记载蜂蜜能“除众病,合百药,久服强智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益寿”,是天然的养生保健品中之上品。用水冲服,或兑入牛奶、豆浆,但水温不宜过高,否则容易破坏蜂蜜的营养物质。因蜜蜂含糖,糖尿病患者应慎服。过敏体质者尤其是对花粉过敏者,也应避免进食。
节气养生秋蟹尝鲜有讲究
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向来备受“吃货”青睐。“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我国素有在秋风渐起之时品蟹尝鲜的传统。虽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螃蟹,但是秋天才是螃蟹最好吃的季节,更有美食家说“吃螃蟹是秋天最为隆重的事”。寒露节气来临,恰好开始步入农历9月,正是蟹肥膏红、肉嫩味美之时,但如果“不会吃”,很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首先,死蟹绝对不能吃。由于螃蟹死后体内的组氨酸经过细菌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组胺,即使煮熟也不能破坏。组胺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导致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气促,或出现荨麻疹、哮喘等症状。其次,螃蟹性寒,多食易伤脾阳,而生姜、紫苏性温,具有散寒和胃、解毒的功效,可于烹调时适当搭配;煮蟹时亦宜加入食醋调味,除杀菌外还能破坏蟹中的组胺,既提鲜,又健康。此外,螃蟹为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多吃不利于消化,感冒发热、肝炎、胃痛、腹泻之人宜饮食清淡不宜吃蟹;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形成与胆固醇过高及代谢障碍有关亦不宜吃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或有湿疹、皮炎、癣症、疮毒等病人多吃容易加重病情,因而也不宜吃螃蟹;过敏体质之人忌吃螃蟹。
节气养生登山强身调心肺金秋九月,寒露时节恰逢重阳,重阳节又名“踏秋”、“登高节”,某些地方还有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风俗,是秋天里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秋风送爽,重阳前后许多人会选择出游赏秋、登高远眺。登高活动能增加人体的肺活量,有助于增强心脏等内脏器官功能,并使肢体肌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的都市人群,尤其是久坐伏案的上班一族来说,于周末闲暇之余登高畅游更能调节紧张的情绪,在感受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达到放松身心、调畅情志、强健体魄的目的。
重阳佳节重阳节,亦称老人节,在此佳节,愿清风带去我的问候,拂去您黑发中的银丝,细雨带去我的祝福,润去您眼角的细纹,祝愿全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健康长寿,长长久久。医院白癜风该怎么治疗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jiushiye.com/bjam/bjam/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