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牙日第28个
年9月20日是第28个“全国爱牙日”,主题“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
问
怎样的口腔环境才算是健康呢?
答
WHO描述口腔健康主要特点为:
牙齿清洁,无龋齿,
不疼痛,牙龈染色正常,
无出血现象。
好多人对于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定期检查的习惯,往往是牙疼的受不了才来看医生。
在平时的口腔保健上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
牙龈出血不仅是因为上火!
当出现牙龈肿胀,牙龈出血等情况时很多人会归咎于“上火”,常常自行吃点药;待疼痛稍微缓解后,又不重视牙病问题,周而复始,反复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等实在忍不了的时候,治疗起来更为棘手。
牙龈出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呢?罪魁祸首是附着在牙面上的牙菌斑。牙颈部的牙结石就是细菌藏匿、聚集的重灾区,造成牙龈出血,牙龈退缩,反复发作,造成牙周病,严重的时候导致牙齿松动直至脱落。口腔卫生组织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洁一次牙,能有效预防牙周病。另外,牙龈出血,还会出现于全身的其它疾病,如高血压、白血病、遭遇放射性辐射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以,切莫忽视牙龈出血给我们的健康警示。
误区二
该拔的牙不拔!
智齿由于饮食变得精细,人类颌骨退化,牙列最后面的一颗牙,俗称“智齿”常常没有足够的空间萌出,位置不良,是食物残渣、细菌的聚集地。常常在人精神压力大,熬夜、抵抗力低下的时候,智齿发炎,“雪上加霜”。女性孕期激素水平的改变,也容易导致智齿发炎,由于孕期用药受限,智齿冠周炎常常蔓延范围广泛,导致面部肿胀,严重的还需手术切开脓腔。对于长智齿的人群,建议去咨询口腔医生,看看是否有拔除的必要。
残留牙根严重的蛀牙、残根,残留牙体边缘过于锐利,对舌体、颊粘膜等软组织长期的摩擦和创伤,引起口腔创伤性溃疡、瘢痕等,周而复始,有引发口腔癌的隐患,建议及早拔除无法保留的残根。
误区三
只要牙膏选的好,就不会有牙病!
刷牙只是防病不治病,不能代替牙医。牙体缺损是硬组织的疾病,无法自我修复,更不可能依靠牙膏治病。一些加氟的牙膏,对预防龋齿有一定辅助效果,而加钙的牙膏效果就不一定好。因为人的牙齿十几岁就结束钙化了,通过牙膏加钙使牙齿变硬是不可能的。
误区四
反正乳牙要换掉,不必看牙医!
婴儿6个月左右萌出第一颗乳牙,12岁左右乳牙才全部换掉,乳牙在儿童口腔里有十余年的时间在发挥作用,不可小视。
婴儿时期,抱着奶瓶睡觉导致的上前牙广泛龋坏,称之为“奶瓶龋”,可以引起疼痛,慢慢形成不良咀嚼习惯,发育期造成面型偏斜等不良后果。建议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定期到专业口腔医生处做口腔检查,获取口腔保健知识,建立口腔健康习惯。
责任编辑:孙艳
文稿编辑:马江敏
图片编辑:孙艳
中医献温馨·健康进万家
赞赏
长按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专家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jiushiye.com/bjxg/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