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儿童口腔保健儿科医生须知

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了一项关于“维护和改善儿童口腔健康”的声明,旨在为儿科医师提供儿童口腔保健方面的知识,总体改善儿童健康。相关内容发表在Pediatrics杂志上。

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龋齿的发生率居高不下,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讲,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去儿科就诊的次数远远多于口腔科。口腔保健是儿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医师有责任改善儿童的口腔健康问题。

该项声明包括龋齿的病因、机制、预防和干预措施等,对儿科医师和家长均十分重要,有助于他们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的知识和改善儿童口腔健康。

发病率

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各年龄段发病率均较高:美国2~4岁儿童(24%)、6~8岁(53%)、15岁左右(56%)。

在某段时间内,一些年龄组的龋齿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或保持恒定,但年龄较小的儿童龋齿发生率却增加。如年至年、年至年,6~8岁和15岁左右的儿童龋齿发生率保持稳定,而年龄2~4岁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增加,从19%增加至24%。其中,贫穷家庭的小孩龋齿发生率和未治疗率显著较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牙齿表面的去矿化(demineralization)和再矿化(remineralization)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多种因素可影响该动态过程,使牙齿保持健康(再矿化)或发生疾病(去矿化),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糖、唾液和氟化物。

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细菌的堆积。在龋齿形成过程中,嗜酸性细菌占主要优势,其中最常见的是变异链球菌。外界环境足以使这些细菌生存时,龋齿变慢慢开始形成。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环境因素为糖分的摄入,糖分被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使得牙菌斑pH值降低,更多的嗜酸菌和产酸菌增值,从而使PH进一步下降,牙齿表面去矿化,形成龋齿,若未经治疗,严重时导致牙齿空洞的形成。

唾液是缓冲较低的pH值、促进牙齿去矿化和再矿化平衡的一项重要因素。除了缓冲作用,唾液还可以起到冲洗口腔中残留的食物颗粒的作用,同时提供丰富的钙和磷酸盐,促进再矿化过程。此外,氟化物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影响去矿化和再矿化平衡,包括:抑制牙齿表面去矿化过程;促进再矿化作用、从而形成抗酸表层;抑制细菌酶。通过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口腔清洗剂、含氟化物的饮用水等均可获得充足氟化物。

预防策略

对于这个多因素、进展缓慢的疾病,预防策略需从风险评估做起。虽然还没有可以评估所有危险因素的单独预测方法,但是儿科医师可以从龋齿发病相关的关键因素方面着手,如饮食、细菌、唾液、牙齿状态。

糖分(不是糖代用品)是龋齿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频繁的摄入糖、糖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长。避免儿童摄入较多的糖,应避免以下情况:一直使用瓶子或吸管杯(尤其吸食水以外的液体)、晚上睡觉时使用吸管杯(尤其吸食水以外的液体)、频繁摄入含糖或熟淀粉的零食、含糖饮料、含糖药物。

早期获得变异链球菌是儿童发生龋齿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力证据显示,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的定植多从母亲那里获得,因此,预防、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十分重要,在母亲怀孕之前就应治疗。此外,若儿童既往患过龋齿,以后再患龋齿的几率也很高。

其他危险因素,如唾液和牙齿状态也与龋齿的发生有关。疾病[如糖尿病、干燥综合征(Sj?gren’ssyndrome)、囊性纤维化]、药物使用(如抗组胺药、抗惊厥药、抗抑郁药)会导致口腔干燥、唾液分泌量减少,从而降低唾液的PH值缓冲作用,进而损伤牙齿。此外,早产儿常发生牙釉质缺损、年龄稍大一些经常磨牙的儿童发生龋齿的风险也较高。

预期指导

当对龋齿的病因学和危险因素有清晰的了解之后,儿科医师应针对能影响龋齿发生的因素,对儿童和家庭进行预期指导。

饮食咨询

儿科医师应建议儿童父母和医疗护理人员,尽量减少频繁摄入含糖饮料和食物。此外,儿科医师还应建议父母这样做:

·6个月以内的婴儿完全进行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母乳喂养并开始添加辅食,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也有利于母亲和婴儿情感互动。

·不鼓励让儿童躺床上吮吸奶瓶或吸管杯,应规范儿童的睡眠时间。

·儿童长到1岁时,就尽量不要使用奶瓶或吸管杯。

·进餐时间尽量限制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避免含糖、二氧化碳的饮料,避免名义上的“果汁饮料”(不是%纯果汁)。即使摄入纯果汁时,也应注意,每天控制在~mL之内。

·鼓励儿童进餐过程中仅喝饮用水,来源为含氟的自来水更好。

口腔卫生

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致病菌生长和保持牙齿表面适量氟化物的关键,还应注意口腔致病菌可从父母传递给儿童,预期指导对父母和儿童同样重要。保持口腔卫生的关键点如下:

·应鼓励儿童父母和看护者建立和维护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与口腔科医师保持密切联系。

·儿童父母或看护者,特别是有显著龋齿病史的,应避免嘴对嘴喂儿童食物或嚼食物给儿童吃。

·小孩刚长出牙开始,就应每天2次刷牙,使用一点点或米粒大小的含氟化物牙膏。小孩3岁时,可以将牙膏使用量增加到豌豆大小。

·儿童父母和看护者应帮助和监督儿童刷牙,指导儿童自己会刷牙或养成刷牙的习惯,一般到儿童8岁左右的时候。

氟化物

补充的氟化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含氟化物饮用水、含氟化物牙膏、局部氟化物涂抹剂等,可以有效预防龋齿。含氟饮用水经济有效、可以提供合适水平的氟浓度,且可以长时间甚至终身受益。此外,大多数的瓶装饮用水则不能提供足够的氟化物。

含氟牙膏是牙齿表面补充氟化物的重要方法,可减少乳牙和恒牙的龋齿发生率。但是应限制牙膏用量,年龄较小的儿童应使用米粒大小用量的牙膏,年龄大于3岁的儿童牙膏使用量不要多于豌豆大小用量。对于饮用水中缺乏氟化物的儿童,应预先给予氟化物补充。

氟化物涂膜可有效预防高危年龄组儿童龋齿的发生,但应由儿科医师或口腔科医师进行。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最近发布了一项新的指南推荐,指出初级保健医师可将氟化物涂膜用于所有婴儿和恒牙开始萌出的儿童。

其他注意事项

美国儿科学会的声明指出,父母认为在儿童午睡和晚上睡觉时,让儿童吮吸假奶头可以防止儿童发生猝死。但是,儿科医师应跟儿童父母讨论监督儿童改掉不好的习惯,如使用婴儿吮吸用的假奶头,儿童经常将手指放在嘴巴里吮吸,这些长时间都会导致儿童牙齿结构发生变化。长时间使用吮吸用假奶头或经常吮吸手指的儿童应由牙科医师评估其牙齿情况。

牙齿损伤十分常见,大约25%的学龄期儿童曾经历不同形式的牙齿损伤。儿科医师应给儿童父母提出建议,以预防儿童牙齿损伤。例如,当儿童处于学步阶段时,父母应将家里带有尖锐棱角的家具适当覆盖;推荐使用骑车安全座椅;警惕儿童将电线放入口中咬和吮吸,以防造成损伤。当儿童在容易发生口面部损伤的地方运动时,儿科医师应建议其注意口腔防护。

与牙科医师合作

AAP、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APD)、美国牙科学会(ADA)、美国牙科公共卫生学会(AAPHD)等均建议,儿童1岁的时候应去看牙科门诊。

尽管儿科医师可以为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评估和预期指导,但是儿童与牙科医师建立持续的关系也十分重要,有助于儿童及时得到口腔护理和治疗,从而改善口腔和整体健康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预防性的去牙科就诊的学龄前儿童,发生牙科疾病的几率较小。

总结

龋齿的发生率十分高,在儿童中很常见。口腔健康是儿童整体健康的重要部分。若儿科医师对龋齿的病因、风险评估十分熟悉,且能提供较好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为患者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儿科医师应该做的事情总结如下:周期性的对儿童口腔健康情况评估、提供预期指导、建议父母减少儿童含糖饮食的摄入、鼓励使用含氟牙膏、建议儿童父母监督儿童刷牙、与儿科医师保持密切联系、建议儿童预防性看牙科医师等。

(《儿科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白灵酊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jiushiye.com/bjys/7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