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神童13岁考上985,茅台承诺资助4

白癜风可以吃干枣吗 http://m.39.net/news/a_5373894.html

门铃声响起,在家里三双眼睛的注视下,快递员送来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中国农业大学是许多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院校,而这张录取通知书的主人廖葳,只有13岁,还是个孩子。

他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却想装作大人,佯装镇定,接过属于他的录取通知书。

13岁已经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注定廖葳不是一个平凡的孩子。他的不平凡,从出生就开始显现出来。

01不同寻常的童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个孩子在邻居们的啧啧称叹中,挺胸昂首,更加自信地开始背诵。

普通的3岁孩子,此时正在牙牙学语,盯着一张纸卡片艰难地认字,3岁的廖葳却已经能把多首古诗倒背如流。

进入小学以后,廖葳的聪明才智更加显现出来。

他念的是村办小学,据老师回忆:“我问的所有问题,他基本都能回答。其他孩子答不上来,所以很多时候课堂都被他‘包场’了。”

最初,老师因为自身认知的局限,并没有意识到廖葳的天赋。

老师说:“他特别喜欢在课上提一些,超出我们教学内容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学应用题,当时还没有学到解方程,但他会问方程相关的问题。最开始的时候,以为他在故意捣乱。”

直到智力测试证明,廖葳的确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他能比别人更快地背诵古文,也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老师说:“发现他真的智力异于常人以后,我们都很支持他跳级。”

小学的知识点对廖葳来说十分简单,其他小朋友要读六年的内容,廖葳两年就学完了。

七岁的廖葳已经进入重点初中,他坐在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中,显得格外瘦小。

老师对这个孩子格外关怀:“因为很小嘛,周围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一个人坐在第一排。担心他交不到朋友,担心他学习会不会吃力。”

事实证明,廖葳的天赋没有止步。对别人来说很难的知识点,他很轻易地就能掌握,并且能熟练运用。

老师请他上讲台讲题目,他不会怯场,拿起粉笔开始解析知识点。同学们眼里,这个比他们小四岁的男孩简直在讲台上闪闪发光。

“大家不会做的题,他都会,特别厉害。”

“我有题不会做,他可以教我,讲得跟老师一样清楚。”

家长会时,其他家长看到了廖葳名列前茅的排名,忍不住感叹:“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啊。”

十岁时,廖葳顺利考入了重点高中。

重点高中都是聪明的孩子,可廖葳的天赋在他们之中,依然那么显眼,那么异于常人。

高中的内容比初中更深,更难,老师称:“上课有一部分内容听不懂是正常的,但廖葳基本上能全部理解,而且运用自如。”

高中的学生都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高三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心情焦虑,有的学生房间半夜点着灯,无法入眠,连吃饭的时候都皱着眉头,在思考没有解出来的数学大题。

饭桌上,神情淡然的廖葳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母亲关切地问:“要考试了,紧张吗?”

他说:“没什么可紧张的,题目我都会做。”

事实证明,他说得没错,年,年仅13岁的廖葳参加高考,取得分的优异成绩。

这个成绩高出了贵州一本线一百多分,引来周围人的一片羡叹。

同龄人还在初中苦读,准备中考,廖葳已经步入了大学的殿堂,看似拿到了通往未来的钥匙。

年9月2日,这个穿着墨绿短裤,迷彩凉鞋,身高只有1.41米的大学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在农大主楼,廖葳碰巧遇到了农大的校长柯炳生,柯炳生也注意到这个“年轻”的学生。

柯炳生

他伸手,还没来得及说话,廖葳已经和他握手,并故作沉着地说:“幸会幸会!”

柯炳生乐不可支,问:“你为什么报考农大?”

廖葳脱口而出:“因为农大好呗!”

报道当天,他把他的计划告诉了北京的媒体:“我计划两年念完本科,然后考研究生,再用两年读博士。”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顺利,他计划的六年,和现实的六年并不相同。

02读大学的“中学生”

首先是经济上的困难。

廖葳的家庭并没有那么富裕,父亲和母亲都是农民,大学的学费加上住宿费和生活费对两人来说十分困难。

破旧的屋子里,母亲比划着桌椅的尺寸,父亲看向窗外,又看向屋内寥寥无几老旧的家具,重重地叹了口气。

等到吃饭的时候,父母都变得很坚定:“咱家就你一个大学生,你放心,就算砸锅卖铁我们也会供你上大学,你一定要出人头地!”

天无绝人之路,廖葳的情况引起了茅台集团的注意。

茅台集团了解廖葳的情况以后,对其表示深切的同情,愿意资助廖葳,赞助他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供他上完大学。

不仅如此,学校免去了他第一年所有的学杂费,并给他的父亲廖清义提供了工作。

廖清义说:“工作并不是很累,学校每个月会给我左右的薪水,还给我提供食宿。住的地方离我儿子特别近,只隔一个足球场。”

其次是心理年龄只有“初中”的廖葳,与“大学生”这个身份显得格格不入。在班主任杜凤沛眼里,他的情商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水平。

课堂上,老师一下子点中正在嬉笑的廖葳。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听课,他却仍然像一个中学生,还会和老师顶嘴。

“廖葳,我刚才讲的知识,你听懂了吗?”

“懂了!”

没多久,廖葳就跑出教室去了,课才上到一半,他就已经跑出去了,而且不会再回到课堂。

“这样的情况很多,有时候你觉得他上课听懂了吧,其实也是似懂非懂。课堂上,其他人都在很认真地听,但他会插科打诨,像个小学生一样。”

老师说到这里,无奈地笑了笑:“其实廖葳心理年龄上本来就是个小孩子嘛。”

不止如此,以前廖葳的娱乐十分贫瘠,等到大学接触到电脑游戏,简直一发不可收拾。

室友说:“他特别喜欢拿电脑看那个《火影忍者》,我们在下面学习,或者吃饭回来,很多时候都能看到他看这个。”

另一个补充:“而且他喜欢这个,他会特别兴奋向我们推荐,就和小孩子一样。”

是啊,廖葳的心理年龄就是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天真,也有小孩子的弊端。

他喜欢拿电脑看视频打游戏,却缺乏自制能力。

“晚上关灯大家都睡觉了,他的床位还有光,打游戏那个电脑屏幕的光。”

“有时候大家同一节课,但我们都走了,他不去。我们走的时候,看到他在打游戏,劝不动的那种。”

03多方“营救”

后来记者提起他那时候的状态,“那时候你的成绩…”

廖葳直接打断他:“很差!”

“差到什么程度?”

“反正倒数!”

廖葳这样表述他之前的大学生活,“就玩呗!”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把人的智力分为三种类型,认为人除了学习的抽象智慧以外,还有机械智慧和社会智慧。

他认为智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而绝不能只用学习能力去衡量。

廖葳考上大学以后,其学习能力虽然达到大学的要求,但其他智力却没有成长,仍然是个孩子。

起初,廖清义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说:“我像我儿子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念初中,啥也不懂。和我比起来,我儿子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

桑代克

接受采访时,廖清义向记者强调:“柯校长跟我们说了,关于教育孩子的事情。我觉得他说得对,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要对他采取引导的方式。”

情况很糟糕,廖葳的成绩在名学生中,处于倒数前20的群体里。茅台集团停止了对廖葳的资助,他们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到任何前途。

得知成绩的廖葳在操场上坐了整整一夜。不仅是廖葳自己的焦虑,他的“堕落”,也引来了多方的担忧。

首当其冲的是他的母亲郝家琼。

郝家琼在南京重组了家庭,家人对她要去陪读的事情非常不支持。

“你前段时间刚生了病,孩子不争气,你没必要折腾你自己。”

郝家琼看着丈夫,犹豫了:“可我听说他会被退学的,我自己的孩子,我得负责。”

丈夫急了:“你过去,谁能照顾你的身体?你再想着去,我可跟你离婚了!”

丈夫以离婚要挟,还是没有拦住郝家琼。

她义无反顾地来到农大,找了个1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将廖葳接来同住。

白天的时候,学习为她在食堂提供了洗碗工的工作,每天有8块钱报酬。为了孩子,郝家琼决定将陪读进行到底。

班主任杜凤沛也对他的情况十分担忧,找到他谈话。

“你现在的情况,很快就要面临退学。”

廖葳猛地抬头:“老师,我不想退学!”

杜凤沛意外地发现,他攥紧手,神情有些紧张,眼眶竟然泛红:“老师,我舍不得寝室的兄弟,也不能对不起我妈。第一年我懈怠了,明年一定好好学!”

不久,廖清义发现儿子主动把电脑交给了他。

“他跑过来,喊我帮他把电脑锁起来。他自己遇到挫折以后,知道是电脑害人了,也发现自制力不太行了。”

发现廖葳开始努力学习,杜凤沛十分欣慰,他说:“我们一切还是要看他未来三年的努力。也不能给他施加太大的压力,压力过大对他也是一种伤害,要循序渐进地引导。”

大家都十分关心,廖清义和杜凤沛的引导,郝家琼的陪伴,都让廖葳幡然醒悟,开始渐渐走上“正途”。

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大二那年,尽管非常努力,他的成绩仍然没有半点起色。大二结束时,除了英语以外的14个科目,他都没有通过。

学校再次找到他谈话:“要么退学,要么转专业。”

学校老师好心建议:“退学可惜了,转个专业吧,重新从大一读起。”

04回归

廖葳和家人都接受了这个建议。

大学的第三年,廖葳开始重新就读信电学院的大一。

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长高了些,还是很瘦,稚气未脱的脸上,露出比两年前成熟一些的神情。

见记者给他拍照,他仰起头表示抗议:“有什么好拍的,我现在就一普通人,一个穷人,早不是什么大人物了。”

顿了顿,他又孩子气的补充:“我不乐意当大人物了,多累!”

课堂上,那个调皮的“初中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经历挫折以后,终于变成大学生的廖葳。

夜晚,在狭小的地下室,听到母亲的咳嗽声,他的眼眶红了,“妈,这次我肯定好好学,一定能毕业!”

郝家琼的手缓慢地按住他的肩膀,轻轻拍了拍:“好,好……”

他没有食言。

廖葳顺利地通过了大一的所有考试,大二,大三,和所有大学生一样,他终于顺利地毕业了。

从小开始,他好像就一直被迫成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他始终是不同的,在可以无忧无虑做孩子的时候,他已经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在大学里却是一个“大学生”中的“中学生”,他的社会智力与社会经验和其他成年大学生并不平等。

他是“天才”的时候,人人羡慕,却没人想过天才有时也意味着异类。

一个七岁的孩子出现在初中,一个十岁的孩子出现在高中,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出现在大学,他的周围从来不是同龄人。

他一直是不同的,是格格不入的,是迷茫的,是孤独的。

但幸运的是一路上有人扶持,有人帮助,不论是校方还是父母,谁也不曾放弃这个特殊的孩子。

当他年从大学顺利毕业以后,他又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

如今已是年,廖葳早已顺利从学校毕业,并已经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面对外界的声音,他再也没有出来回应过。

最终,他也回归了平凡的生活。

文献资料:

新京报《农大录取13岁困难男孩,校方为其母提供工作住宿》

扬子晚报《少年神童进大学后“褪色”成绩排名年级倒数》

贵州都市报《神童廖葳:我现在就是个普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jiushiye.com/bjys/bjys/15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